作者: 彭傳軍 來源: 菏澤日報 發表時間: 2025-05-07 15:04
日前,在東明縣沙窩鎮黃河灘區,成片的貓爪草在微風中輕輕搖曳,呈現出一片生機勃勃的景象。種植戶王亞峰正帶領工人們勞作,他撥開繁茂的貓爪草植株,展示著形似貓爪、飽滿圓潤的塊根。
“貓爪草喜溫暖濕潤,耐寒耐旱,黃河灘區的沙質土壤透氣性好、排水便利,是種植貓爪草的天然優質環境。”王亞峰介紹道。作為在黃河灘區生活了大半輩子的他,過去一直以種植小麥、玉米等傳統農作物為主,收入微薄。然而,一次偶然的機會,他了解到貓爪草市場前景廣闊且適合本地種植,便毅然決定轉型。“剛開始嘗試時心里沒底,但灘區土地肥沃、水源充足,值得冒險一試。”王亞峰說。
去年,王亞峰流轉了18畝灘區土地,并經過多方考察后引種了貓爪草。為了掌握種植技術,他拜訪專家、參加培訓、鉆研專業書籍,從選種、播種到田間管理,全程親力親為。“貓爪草的生長周期6個月左右,但每個環節都不能松懈。”王亞峰說。這種作物種植難度低、病蟲害少,對土壤適應性強,尤其適合在灘區大規模種植。
當前市場貓爪草需求旺盛,價格持續走高。今年的鮮貨價格約為每公斤25元,干貨更是高達每公斤100元。今年,王亞峰的18畝種植田預計收入將超過50萬元。“以前種傳統作物只能掙辛苦錢,現在收入翻了好幾倍,日子越來越有盼頭了。”王亞峰滿臉笑意地說。
此外,他的種植基地還帶動了20余名周邊村民就業,每人每天的務工收入可達60元。沙窩鎮政府對這一產業大力扶持,通過技術指導、拓展銷售渠道等措施助力其發展。沙窩鎮農業綜合服務中心負責人表示:“貓爪草種植是推動黃河灘區產業振興的關鍵抓手,后續將引導更多農戶參與,形成規模化、產業化發展格局。”
如今,東明縣黃河灘區成片的貓爪草不僅為灘區增添了盎然生機,更成為當地群眾增收致富的“綠色銀行”,鋪就了鄉村振興的新路徑。在政府支持和農戶的共同努力下,貓爪草種植業正蓬勃發展,為黃河灘區的經濟繁榮和生態保護注入了新的活力。
通訊員 劉漢功 樊偉巍 記者 彭傳軍